2022年,时年未满14周岁的少女杜某遭遇五名未成年人轮奸,案件经安徽泗县人民法院审理,于2023年以强奸罪判处五名被告4至8年有期徒刑。然而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法医物证鉴定显示杜某流产胎儿的生物学父亲并非上述五人,而是其网恋对象谭某(19岁)。
更令人痛心的是,杜某在流产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因大出血被迫接受全子宫切除术,术后出现双侧卵巢萎缩等不可逆损伤。家属随后以强奸罪控告谭某,但泗县公安局经调查认为:现有证据表明双方发生关系时存在自愿情节,且谭某辩称不知晓杜某实际年龄,据此作出不予立案决定。
法律专家指出,该案暴露出未成年人保护体系的多重漏洞:
- 根据刑法规定,与未满14周岁幼女发生性关系应推定构成强奸罪,加害人”不知年龄”的抗辩需承担严格举证责任;
- 五名未成年加害人的量刑差异反映司法实践中对轮奸情节的认定标准亟待统一;
- 案件折射出农村地区对留守儿童性教育的严重缺失。
目前,杜某家属已向检察机关申请立案监督。这起交织着法律争议与人性悲剧的案件,正在考验基层司法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落实力度。